为了心中的电影梦(创业故事)

为了心中的电影梦

故事得从去年讲起,发生的时间也是一个寒冷的冬日。两个许久未见的好友意外相逢难免喜极而泣。把酒言欢之间,两个年近五旬的人说起了这些年彼此经历的风风雨雨,虽然多年未见,但交谈还是那么投机,不知不觉畅谈到深夜。在交谈中,两个人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自己童年时的一个情结。会发出隆隆声的柴油发电机、可以呈现人影的神奇白布、好似车轮的电影放映机……虽然时隔多年,但那些旧物清晰地留在两个人的记忆里。也是在这个晚上,两个人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开影院。

一年过去了,又是一个刚下过雪的冬日,当记者来到闲置了近5年的天亿大厦时,这里已没有了往日的安静,工人们正在忙碌着,乌海第一个多厅影剧院——天亿国际影城即将开业,而影院的老板正是记者在开头给您提到的两个中年人,贺引玉和张云有。张云有告诉记者,很多年前,他们因生意成为莫逆之交,很多年后又因为童年的电影情结再次合作,一切都是缘分。

虽然时光已流逝了三十载,但张云有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看电影时的情景。一个仲夏之夜,10岁的他偶然得知10多里外的一个村子来了电影放映队后,连忙放下碗筷往临村跑。遗憾的是,当他跑到临村时,电影已经接近尾声。第二天,为了能补上没看到的部分,他又跟着放映队走了20多里地到另一个村去。“放的是一部叫《打击侵略者》的电影,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看电影。从那时起,我便迷上了电影。”说起往事,张云有笑了。又过了10年,当年那个为了看电影跑了30多里地的农村娃考上了大学,去了大城市。他当过教师,当过工人,后来又当了老板。人生的风霜雨雪已将稚气少年变成满脸沧桑的父亲。生活改变了张云有的一切,惟一没有改变的是埋藏在他心中的电影情结。只要有空,他总会买张票坐在电影院里寻找童年的记忆……

与张云有一样,促成贺引玉开影院的原因也是心中的电影情结。“30年前,农村人的文化生活很贫乏,看电影如同过年一样。那时不像现在,人们可以坐在电影院看宽银幕,享受环绕立体声音响效果。那时,在墙上挂块儿白布就是银幕,由于电压不稳,电影里的人有时候都变了形,即便如此,大家依然看得津津有味。那会儿,只要听说村里放电影,我就搬着小凳子坐在场院里等。小时候,我心里有个梦想:要是天天能看电影该有多好。”回忆起往事,贺引玉和张云有一样,难以忘怀心中那份电影情结。

上世纪70年代初,为了生活,19岁的贺引玉从巴盟农村来乌海谋生。搬煤、卸货、装车……当时,初来乍到的他靠打临工为生,日子的艰难不言而喻。好几次经过电影院的时候,他都忍不住想进去看一场,可摸摸衣兜又退却了。“电影票是3毛钱一张,可咱舍不得,得留着钱吃饭。”贺引玉回忆说。生活的艰难没有让贺引玉退却,后来他跟人学会了做木工活儿。从给人帮工开始干起,经过20多年的奋斗,他从一个小学徒变成了拥有一家木器厂的私营企业老板。企业规模最大时,拥有70多个工人。进入新千年后,由于家具生产行业的利润越来越薄,老贺有了转行的念头。当时,煤炭价格逐年走高,老贺萌生了开煤矿的念头。说干就干,后来老贺东拼西借凑钱开起了煤矿。开矿初期也是老贺人生中最艰难的岁月。“那时,一天的费用就是上万元,挖了小半年,还是看不见煤层,那是真叫人着急,吃不香,睡不踏实。”老贺说。煤矿出煤是老贺进矿半年以后的事儿,看到一车车“乌金”从井下拉出来,老贺跑到一个没人的山沟里放声痛哭,悬在心头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这些年,贺引玉和张云有一样,只要有时间就会到电影院里看电影。看电影于他已不仅仅是一种乐趣,似乎更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正是这个原因,让他有了开影院的念头。

采访结束后,张云有带着记者参观了他们即将开业的影院。张云有告诉记者,影院采用的设备全是国内一流的,硬件设施绝对可以和北京、上海等地的一流影院媲美。影院已加盟了北京时代华夏今典电影院线,这意味着乌海观众可以和国内其他地方的观众一样在第一时间看到国内上映的新片。记者问他,是否担心影院的利润会不尽如人意。张云有笑了,他说,开影院主要是想圆自己和老贺的一个梦。 (闫琪)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拉灯    2010-6-11 10:56
原来天亿影城是这么来的啊,http://www.163wh.cn/shop/216 不错!

查看全部评论(1)

2009-12-24 10:05
拉灯
˿2 Ķ1612 ظ1

Ķ

ƼƵ

а

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