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汗水一路歌——记“十大杰出青年”、市公路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邬曙光

一路汗水一路歌

——记 “十大杰出青年”、市公路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邬曙光

本报记者 郭臣  通讯员 史利平

邬曙光与“路”有着难舍的情结。

学校毕业后完全可以不用修路筑桥,呆在机关搞搞管理、干干设计,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与路为伴、与桥为友。

这一干就是10多年。

10多年来,他和他引以自豪的队伍承担了20多项筑路工程,完成生产总值7亿多元,以过硬的工程质量赢得了社会的认可;

10多年来,他和他的队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为施工驻地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努力提供就业岗位,为希望工程、扶贫帮困、抗洪救灾和地震灾害等捐款捐物累计达100多万元;

10多年来,他带领他的同事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跨越,用汗水和拼搏唱响了一首青春与奉献之歌……

热爱,为他注入了勇于拼搏的激情

1990年,刚刚走出校门的邬曙光被分配到了市公路科研所,从事公路勘测设计工作

1994年,他被调入市交通局公路科。

从搞设计到抓管理,岗位应该是一个比一个好干,可就是这样让人羡慕的岗位仍留不住邬曙光“不安分”的心,总想试着干点修路筑桥的具体活儿。

在他的主动要求下,1998年,他来到了市公路工程局(现乌海市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从技术员干起,一头扎进了艰苦的工程一线。

第二年,单位中标承建了自治区重点工程通辽市111线下洼至浩特林场二级公路工程。这个项目也是公路工程局在市内工程日趋饱和开始向外拓展市场的重要项目之一。

关键时刻,邬曙光勇挑重担,带领连炊事员在内只有10多人的队伍向通辽“进军”。

“地域生疏、环境艰苦其实在当时已算不了什么,想得更多的是怎样把这项工程干好,用实际行动为公路工程局赢得一纸进入通辽市场的通行证,”邬曙光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建立制度、狠抓管理、规范施工……为了确保工程按期完工,邬曙光与工人们同甘共苦,哪里有困难,哪里就能看到他的身影;哪里有技术难题,他就出现在哪里和大家一块解决,最苦最累时一天只能休息3到5个小时,原本瘦弱的身体变得更加单薄。

为确保工程质量,邬曙光克服重重困难,在通辽几家兄弟施工单位中率先引进并实施了现代化施工技术装备,从路基路面的平整、碾压到面层的摊铺,全面实施机械化联合作业,既保证了工程进度,又提高了工程质量。

他所负责的标段在每次重点工程检查中,都能取得全线公路质量、进度第一的好成绩,并成为全线的样板工程。

就是凭着这股子精神和对工作的无限热爱,邬曙光在通辽一干就是4年,完成了2亿多元的产值,所有项目工程质量均达优良标准以上。

执着,坚定了他敢于创新的理念

2003年,乌海市境内的巴拉贡至新地至麻黄沟高速公路开始修建,邬曙光又带领着他的队伍返回乌海加入到这条高速公路的建设中。

经过400多个日日夜夜的不懈努力,这个项目提前一个多月完工。由于工程质量过硬,该项目荣获了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的“2004年度自治区重大项目建设成绩突出奖”,并被自治区交通厅授予“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奖”。

是年,由于种种原因,单位经营出现困难。为了摆脱困境,邬曙光不顾家人与朋友的反对,带出来100多名职工成立了内蒙古北辰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成为原单位的子公司。

要想让这100多个弟兄生存有保障,每年至少得干上1亿元的工程。

压力面前,邬曙光选择了逆风而行。

3年时间,他主动出击,跑东北、走西北、到西藏,硬是“争”回了4亿多元的活儿。

由于管理得当,他们以优良的工程质量和良好的信誉不仅赢得了市场的认可,还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06年9月,市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原董事会到届,邬曙光被股东们推到了董事长的位置上。

上任伊始,他和公司班子成员带领员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了机制体制,建立了实质性的法人治理体制,加快了股份整合步伐,完善了监管机制,提高了决策管理水平。

思路决定出路。经过邬曙光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公司两年共承建各种等级公路、桥梁52项,中标合同价7.5亿元,完成产值5亿多元,每年缴纳各种税金2000多万元, 2008年职工收入同比提高了30%以上。

企业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公司也被市政府授予“2008年度乌海市城市建设道路施工优秀企业”荣誉称号,并继2005年公司成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后,又迈进了自治区文明单位标兵行列。邬曙光个人也因此荣获了多项荣誉。

在成绩面前,邬曙光显得十分淡定,因为他注重更多的是企业的发展、员工的利益。正如他所言,干一项工程,就要树一方口碑、拓一方市场、创一块牌子,为企业和员工创造更大的利益……

最新评论

2009-11-30 12:51
拉灯
˿2 Ķ2683 ظ0

Ķ

ƼƵ

а

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