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万良:以小博大

    “发展永无止境,从发展中感悟人生,在发展中升华人格,这就是我的快乐,我的人生。”内蒙古黄河工贸集团公司董事长马万良始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句属于他自己的格言。从1995年开始至今不到10年的时间里,他带领着自己的团队,通过兼并、收购、控股等方式,先后接收了海南焦化厂、千里山钢铁厂、华西焦化厂等多家企业,开创了乌海市小企业兼并大企业、民营企业成功兼并国有中型企业先河,赢得了“活企大王”的美誉。

  在以乌海市的海南、西来峰及周边的棋盘井、蒙西、乌斯太五个工业园区为主体的“小三角”经济圈内,循环经济唱起了主角。而马万良的内蒙古黄河工贸集团在对千里山钢铁厂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不经意间”走进循环经济的大门,成为现在“小三角”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代表。无论是“活企大王”还是走循环经济之路,马万良都是出于一种对社会的责任。

 

  1947年,马万良出生在内蒙古清水县一户农家,称得上自幼在黄河边长大。一个人的责任心是与生俱来的,16岁时父亲去世,七个兄妹中排行老二的马万良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跟着村里几个大人,用木筏船搞黄河运输,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他爱动脑筋,能识别河水深浅,在同行中很出色,23岁时被聘任为机动船船长,成为土右旗电力扬水站船队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船长。”黄河航运公司拉僧庙浮桥负责人王宝荣这样评价。

  1985年是马万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毅然辞职下海,借款5万元经营原单位机动船,取名“团结号”。正值黄河大桥包头—鄂尔多斯(当时的伊盟)段建设开工,因马万良的船动力大、租价低而被承建单位选中,为建设黄河大桥运输物资设备。承建单位对马万良的合作非常满意,在黄河大桥喇嘛湾段建设中继续跟马万良合作。

  1988年,他来到乌海市,在拉僧庙——宁夏石嘴山市河滨区黄河段轮渡货物和汽车。经过艰苦创业的马万良已有3条船,资产45万元,职工17个人。这时他创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公司——乌海市黄河航运公司。在距拉僧庙渡口一里处公路边有一个大院,由三排砖瓦房围成,院中间有一个花池,这里就是马万良创业初期的公司和家。“当时很艰苦,冬春季水很冷,遇到紧急情况,他穿着衣服下水检修,落下了关节炎。”员工们谈起马万良的创业感慨不已。

  马万良说他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开拓思路,二是开拓财路。马万良开始酝酿策划办一件事——建桥。轮渡汽车成本高、效率低,过往汽车需要等半天才能过去,如果建一座浮桥,就能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最重要的是可以保障安全。1994年,他联合宁夏有关单位,双方各投资600万元,建成了一座长230米、横跨两省的黄河浮桥。填补了乌海市交通航运史上的一项空白。从此,他的名字在乌海市家喻户晓。马万良一发不可收,又相继建设了呼市清水河县109国道“万通黄河浮桥”、呼市托县“同心黄河浮桥”。三座浮桥共投资3000万元,年创利税600万元。马万良成为内蒙古个人投资建桥最多的人。

  从开船到下海,从创办公司到造桥,马万良实现了航运生涯的两大跨越。人们说:黄河造就了马万良。马万良说:我与黄河的情结是一生的。

  “企业家应该具备政治家的头脑。”从1995年开始的几年间,黄河工贸集团先后兼并或收购了海南焦化厂、内蒙古千里山钢铁厂、乌海星云大酒店、乌海市华西焦化有限公司等7家国有企业,共安置3900名国企职工,化解了几千万元银行贷款风险,盘活了近亿元的国有资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马万良表示,民营企业收购国企不能只算经济账,更重要的是为政府解难,承担社会责任。

来源:SRC-504030233    责编:任艳军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二大爷    2012-3-8 12:26
乌海的贷款都给谁花了,你知道的
引用  拉灯    2010-3-23 17:11
昔日黄化老板,今昔何在?

查看全部评论(2)

2006-12-31 11:11
拉灯
˿2 Ķ7514 ظ2

Ķ

ƼƵ

а

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