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输的年轻人——纽喜峰创业记(创业故事)

不服输的年轻人

——纽喜峰创业记

(创业故事)

城市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生活的记录者,是美丽瞬间的捕捉者,手中的相机是他们形影不离的伙伴。不用记者多说,您一定已经猜出他们的职业。对,是摄影师。

在这群人中有一个叫纽喜峰的年轻人。今天,记者就给您讲讲他的故事。

不向命运低头

28岁的钮喜峰出生在安徽省一个贫困的小山村,与摄影结缘充满了偶然。“也许你不相信,在我搞摄影之前,我只拍过5张照片。当时,家里很穷,能拍张照片是件非常奢侈的事儿。拿起相机给别人拍照,更是想都不敢想。有时,回想起来,觉得一切都像是梦。”说起自己走上摄影道路的经历,钮喜峰心中充满了感慨。

2003年,为了走出山村,改变生活,23岁的钮喜峰报名参军登上了北去的列车。军旅生活是快乐的,也是艰苦的。两年的戎装生涯是钮喜峰生命中最重要的记忆。钮喜峰说,部队的生活让他懂得了坚强,学会了坚持。在后来的生活中,他遇到了许许多多的挫折,正是军人不屈不挠、不轻言放弃的精神信仰让他学会乐观地看待一切,一直走到今天。

2005年,钮喜峰复员回家,离开了恋恋不舍的军营。军营与外面的世界截然不同。脱下军装的钮喜峰开始重新审视人生,重新选择脚下的路。当时,一个亲戚在宁夏开影楼,为了学门手艺,钮喜峰决定到宁夏投奔亲戚。就这样,在退伍回家仅仅20天后,他又登上北上的列车。当时,亲戚除了开影楼,还经营着一家日化用品店。由于店里人手紧,就安排钮喜峰到店里帮工。原本想在影楼学些摄影技术的钮喜峰阴错阳差地卖起了日化用品。在店里帮工期间,他一有空就会跑到影楼去看摄影师拍照。从那时起,他慢慢爱上了摄影,当一名摄影师成了他的梦想。

乌海寻梦

2005年,机会来了。在乌海开影楼的一个远亲要转行,准备将店转让。听到这一消息,钮喜峰坐不住了,他思谋着把影楼盘下来。兴奋之后,钮喜峰的心突然又凉了下来。对于手头拮据的他来说,4万元的转让费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没有父亲,也许我不会有现在的事业……”说到父亲,钮喜峰的眼眶有些湿润。他告诉记者,为了帮他筹集转让费,父亲不仅拿出了自己的老底儿,还借了许多债。父亲东家借30元,西家借50元,最终帮他凑够了转让费。由于都是零钱,父亲在给钮喜峰寄钱时,银行工作人员光点钱就点了半个小时。钮喜峰心里明白,父亲寄来的一分一毛都来之不易,寄托着两位老人的希望。这让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影楼开起来。

对于当时还是外行的钮喜峰来说,想把影楼办起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尤其是拍婚纱照这种需要有一定摄影技术的活儿,对他而言更是难题。为了尽快上手,他四处求教,没事就拿着相机琢磨。

讲起自己接的第一单拍婚纱照的业务,钮喜峰笑了。他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因为他曾是名军人,这单生意准得赔钱……2006年初,两个年轻人来拍婚纱照,由于钮喜峰当时的摄影技术还不熟练,拍出的照片,顾客很不满意,要求退款。正当钮喜峰准备退款时,客人得知他是名退伍军人,而且刚刚开始创业,这位客人改变了主意。原来这位客人也是名退伍军人,看到钮喜峰创业不容易,便没有要求退款。顾客的宽容,战友的情谊深深地触动了钮喜峰。他明白,没有金刚钻是干不成瓷器活儿的。为了提高摄影技术,他决定到北京一所摄影学校求学。

当时,钮喜峰十分拮据,为了省下住宿舍的钱,他每天来回坐4个小时公交车到哥哥家去住。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钮喜峰圆满完成学业回到乌海。当年那个被人嘲笑为只会拍一寸照的毛头小子成了行业里的佼佼者,影楼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去年,钮喜峰将自己的事业做大,又在人民路开办了罗威婚纱摄影店。说起对未来的憧憬,钮喜峰告诉记者,他的目标是一年开一家分店,现在他正为此奋斗着。

(闫琪)

最新评论

2010-3-17 09:21
拉灯
˿2 Ķ1751 ظ0

Ķ

ƼƵ

а

ר